【到底什麼是浮動費率?】
日前交通部釋出善意,呼籲Uber駕駛轉為「多元計程車」,並承諾會研擬開放計程車採用「浮動費率」。到底什麼是浮動費率?難道這不是講好聽點的「坐地起價」嗎?如果每次叫車都不知道會被收多少,不是很亂嗎?
其實國外對「浮動費率」的研究已經多年,最主要的使用對象還是網路叫車平台,透過App讓乘客叫車前就知道車資,因此不管車資如何浮動,都不會有上了車才被哄抬價格的問題。
我特別翻譯了這篇2015年研究Uber浮動費率的論文,提供大家對於這種新興經濟型態更深一層的認識。對於沒時間細看的朋友,文內的結論節錄如下:
「在本文中,我們使用了兩個例子來說明優步的浮動費率算法的經濟性。第一個例子將浮動費率分解說明,指出效率增益來自於道路上駕駛的供應增加以及供給分配予有最大乘車需求的人。價格上漲的大部分都轉給了駕駛,使他們從需求增加中獲益。
第二個例子是一個在乘車需求高峰期由於浮動算法失效的自然實驗。我們看到在沒有浮動費率的情況下,因為沒有一個價格機制讓乘客們在可招車輛和替代交通工具之間做出適當的經濟權衡,市場健康狀況的關鍵指標很快地惡化:當下駕駛們沒有動機為這個平台開車,同時要求乘車的乘客越來越多。由於這些問題,乘車完成率急劇下降,等車時間增加,導致系統從經濟效率的角度來看出現故障。
Uber浮動算法有達到期待效果的最佳證據是:預計等車時間的顯著一致性 。無論搭乘需求條件為何,浮動費率算法會藉由過濾乘車需求並鼓勵駕駛供應服務,使得等車時間幾乎總是少於5分鐘。」
最後也期待政府持續善意回應,不要再走鴨霸修法,斷人生路後,再丟點糖吃「希望Uber留在台灣」這種套路。(嘿,要研究浮動費率為何不能在修103-1前推出?)
蕭A我不是Uber鬥士,國外Uber壯大後也有很多問題待解決(例如浮動費率是不是要設上限,駕駛的勞動條件等等),我只希望台灣是個可以鼓勵每個人用創意科技改善民眾生活的國家。
https://hackmd.io/@hsiaoa/surge-pricing